2008-02-13

The Tempo 節奏

小小一個台灣,南北差距300公里,高速鐵路兩個小時的路程,但台灣的南北卻長得完全不同樣。而我生長在高雄18年,在台北待了2年半,這次寒假在高雄度過,我是第一次這麼的不想回去台北-那個從我離開到現在還在下雨的城市。

即使我在台北唸書已達2年半,但我對台北的觀感還是很陌生,常常走在路上我搞不懂路上的人在忙什麼,騎著車我搞不懂是不是有必要搞得跟賽道一樣油門就是要灌的比你還兇,當我在捷運站前,看著陰雨綿綿的天空,倉促奔跑的人,面無表情等著巔峰時間的特產-北市沙丁魚罐頭公車,我真的體會到,我的「節奏」與台北格格不入。

「節奏」可以是一個城市所屬,也可以是每個人的特質,當你遇到一個「節奏」跟你搭不起來人,是怎麼樣都很難跟他對談的有內容,就等同於你生活在一個「節奏」與你大相逕庭的城市,是怎麼樣都很難獲得共鳴,也難怪梭羅願意到森林去生活個好幾年,與大自然的節奏共生,而創造出一本經典名著。而人與人之間也是如此,「節奏」與「節奏」間假使不能磨合成一體,就譜不出優美的律動,而「節奏」有快慢之分,像我就是屬於慢型,很多事如果沒有時間上的壓力那就慢慢來也無彷,快型的則是無論時間的壓力與否而行事緊迫且會非常的匆忙,舉個例,說話速度很快的人跟他對話往往會有一定的壓迫感,因為它無時無刻在催促你講快一點,以免跟不上他的節奏,那慢條斯理的是不是就比較容易對話?當然做很多事只要一極端就會產生做過頭或是做太少的下場,要你時刻的保持中庸也是太過勞碌一點。不如,就交給你自己的「節奏」來作主,「節奏」是你本身最喜歡的步調,最喜歡的行事風格,有時候先思考一下自己的「節奏」是屬於那一種的,就用那一種方式繼續下去,身心也較快活。

我喜歡將我的「節奏」控制在兩個方面-清醒、慵懶,不想要迷迷糊糊的過生活,不想要太過於緊湊的過生活,但我最討厭的就是浪費時間,所謂的慵懶不過是將事情安排的鬆散一點去執行它,有時候還真的是效率不足但時間有餘,但我就是喜歡這樣的「節奏」,將事情先在腦中理性客觀的run過一次,在謹慎且「緩慢」的去實行。

「節奏」是速度的快慢和音調的高低的組合,因此無限多種的組合造就了這世上無限多的性格,如何去與五花八門的Tempo搭配起來也正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回歸到城市的節奏,在台北與高雄交互的居住,我還真準備了兩種不同的步調來生活,在台北整學期求學及求知的緊迫步伐,與在高雄的愜意渡假心態真有著南猿北轍的差距;去東京觀光個幾天沾染一下確實有趣,倘若是待在那就職或是求學個一陣子,就如同腳上束縛了鐵塊以沈重的「節奏」踩踏著……

1 則留言:

  1. 有深度喔,酷,就像我的小鳥一樣。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