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31

紀錄,文字,ONE PIECE。

「把一段經驗發展為文字,你等於感受了它兩遍」,因為這句話,加上又濕又冷的天氣,情緒難以控制的進入低檔。

目前為止太多太多的經驗都沒有被記錄下來,我沒有寫日記的習慣,更少有隨手記下瑣事的動作,電腦中是存有不少的照片,但一個個資料夾滿滿的照片充其量是旅遊或是聚會…等用來敷衍為確有其事的「證據」,少了文字的描述-當下的心情,就少了那一份的感受。

開頭那句話準確的點中我的要害,算不清因為一時懶散沒有紀錄下許多事而後悔的次數,還是得養成習慣吧,挺羨慕可以把自己的日記當成字典在查的那種人,連哪一天去巷口的便利商店買了三瓶可樂都有紀錄,這樣或許誇張,但能將人生紀錄到鉅細靡遺我認為,這人生真的值得,去樓下丟個垃圾都可以靠文筆掰出一篇關於回收婆婆的「寶特瓶情緣」,實在牛逼(因應馬先生當選,文章中酌用中共用語)!

那些當紅的部落客憑藉著將瑣事化為趣事的網路特異功能,吸引了不少粉絲天天駐足在他們的部落格中,我雖沒那樣的超能力,也不需要太多人看我的部落格,但也總是作著部落格日記化的夢、每天都有人等著要看你今天有什麼趣事的夢,沒有在影射誰,畢。

2008-03-29

「天下」安藤忠雄 讓建築「三角對話」

兩年後,一座由正三角形錯落堆疊而成的三層樓高藝術館,將一躍成為台灣、亞洲最知名的建築之一。這棟由安藤 忠雄再度為台灣設計的建築作品,蘊含什麼哲學?

安藤忠雄目光低歛、輕帶微笑地看著自己的立體剖面設計圖,鎂光燈剎時此起彼落。這位世界級的日本建築大師, 親手揭示了自己再度為台灣而設計的藝術館,將落腳於台中霧峰的亞洲大學。

此時一旁同樣難掩笑意的,是亞洲大學創辦人蔡長海,毫無疑問地,他已是全台灣包括前總統李登輝在內、眾多希望邀請安藤來台設計建築作品者的欽羨對象。兩年後,一座由正三角形錯落堆疊而成、以清水混凝土為建材的三層樓高藝術館,將一躍成為台灣、亞洲最知名的建築之一。

興建藝術館的經費無上限

此回亞洲大學能夠請到安藤,除了副校長劉育東居中牽線,蔡長海利用去年六月安藤在台北小巨蛋演講的機會,在 苦等安藤五個小時後,只為握到一次手、說上一句親口邀約的話,誠意令安藤印象深刻。

當然,蔡長海承諾興建藝術館的經費無上限,同時力邀台灣最擅長清水混凝土建造的姚仁喜,擔任在地執行建築師 ,以保證施工品質,誠意、自由度與執行團隊一次到位,都是最後讓大師應允的關鍵因素。安藤南下台中勘察基地,中台灣的陽光和學生們的熱情讓大師滿臉笑意,對於四面環繞著水田、被九九峰擁抱、與 紅磚校舍相映的藝術館預定地,感到十分滿意。

苦學出身、曾用一年時間自修念完東京大學四年建築系書籍的安藤,非常喜歡與學生們相處,他看著一雙雙仰慕的眼神、不在乎和一百多位學生擠在一間中型會議室裡,仍然語帶真誠地帶給亞洲大學同學們一場難得的小型演說。這一幕看在同樣出身貧苦、來自嘉義養魚人家的蔡長海眼裡,感到無限欣慰。

好的業主成就好的建築,全台灣的人都在拭目以待。

安藤忠雄在亞洲大學的演講─沒有對話的設計,無法永續

我個人認為二十一世紀絕對是亞洲的世紀,包括日本、韓國、台灣與中國。因此,對在座的每一位年輕人,我都抱 有很深的期待,希望大家能思考環境與環保的關係。

世界大多數的人口都集中在亞洲,地球今後要好好發展下去,得由我們亞洲人好好思考。為何此回我的設計是三角 形?我想要傳達的訊息是,一個人是無法獨立生存的,而三角形包含了大自然、人類、以及人類與大自然一起孕育 的許多創新事物。

我過去有很多教學經驗,包括在哈佛、耶魯、哥倫比亞與東京大學,我發現,愈是優秀的學生,愈是聽不見人家的意見。像這樣的學生進入社會後,是很難發揮真正的影響力。

我跟各位同學不一樣,當初並沒有接受大學教育的機會,是靠著自修努力到現在。我是大阪人,因此,過去常到大 阪和京都大學去跟很多教授討論。如果我去問美術教授,他會說建築是美學;問哲學教授,他會說建築是讓人思考的事物﹔如果我去問工科教授,他 會說建築就是技術,所以要我好好學技術。當初我自修時,到底應該讀什麼書?曾令我非常困惑。

現在各位同學你們非常幸運,因為你們在學校,身邊有非常優秀的老師指導你們,然而,接受指導之餘,也要有自己的想法,確立自己的原則。當初我身邊也沒有一個可以教學相長的朋友,所以如果有人可以跟你討論你的專業, 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把台灣當成一個發訊中心

為此,我希望各位同學在求學時,請好好交朋友。今後要把台灣想成是一個可以對未來、對地球盡一份心力的發訊中心。

我自己的事務所其實只有三十個人,每一位建築師從早到晚都對著電腦工作,幾乎沒有對話,連中午吃飯都是一個 人單獨去吃。我常想,如果我們也可以像三角形那樣互相討論,一起作設計,那該多好。

一個沒有對話的設計,其實是無法永續生存的。我個人認為,電腦的時代,不能說它要結束了,但未來最重要的, 是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所以,如何運用現代的資源、用電腦去連結人們之間的重要情感、去開拓未來,才是最重要 的。

日本都是四月開學,每年到了四月,我常收到明信片,人們想知道到哪裡可以參觀我的建築,或是想來我的事務所見學。甚至,常有些熱心的家長打電話到我辦公室說,我兒子現在正在念建築系,請問一個建築系學生應該讀什麼書?應該參考哪些大師的作品?在此要勉勵各位同學,大家要早一點從父母的身邊獨立出來,對這個社會負 些責任。

今後是生涯學習時代

在座都是幸福的一群,不像當年我自己並沒有這樣受教育的機會。但每個人都有無限的可能性,我當初也是考慮很久才到東京大學教書,我去那裡並不是想要教導大家什麼,而是想要跟學生一起學習。為什麼我會這麼講?因為今後是一輩子都要學習的生涯學習時代,所以我在東大跟學生一起學習,我認為,我的生涯學習時代已經開始了。

未來的亞洲很值得期待,因為有像同學們這樣活潑的熱情、聰明的原動力。我相信這才是真正促成地球未來發展的 重要因素。希望各位同學要常常想到自己的使命感。

Source from 天下雜誌

作者:馬岳琳  出處:天下雜誌 389期 2008/01

2008-03-19

校園化妝競賽割喉戰。

一個星期的製作期,三公尺高的作品,六萬元的預算,還沒開始動手之前真的體會不到這作品的困難程度,是一開始設計上的瑕疵,還是製作前思考的不夠嚴謹?而一個星期的概念發想,再一個星期的企劃書準備,只剩下一個星期的製作時間…緊迫到說是學校為了校慶的呈現不惜將學生以及指導老師的精力壓榨光也不為過。

那又如何?學校裡的作業,工作的案子,哪一個不是因為時間的逼迫而催生,但每次設計課前一晚的熬夜都沒有這一次來的緊張刺激,至少在熬夜過後總是能以輕鬆的心情迎接設計課的來臨,而這次呢?可能要到最後作品站起來我才有辦法睡個好覺,昨晚被一連串的夢給搞得輾轉難眠,夢到作品開天窗,夢到組員使用木工器材受傷,醒來後發現天還沒亮,是六點,唉!睡得好差。

雖說這一次我們組的作品主題是「呼吸」/在充滿建築物以及水泥、地磚鋪面的校園中,沉睡已久的大地因為「綠」而被呼喚…但到目前為止不僅作品還沒開始呼吸,連我都快要喘不過氣來,主要材料-夾板-因為木材行那邊找不到願意裁切的木工(大概是因為尺寸太多太麻煩)而始終沒辦法運到我們手上,系上木工廠開放時間陰晴不定,加上晚上也不開放讓我們沒辦法利用晚上的時間趕工,最重要的是整個結構體最後能不能站得穩都還不清楚(因為前制作業時間太短只好趕鴨子上架)!

陳順惠老師說過,大師跟普通人的差別在哪?給這兩種人一樣的時間去畫個設計,普通人直覺就畫下一筆,但大師在畫下那一筆之前就已經在大腦RUN過了數十個可能性,出來的設計深度自然有差,我想我目前是後者,僅是一個三公尺高的作品就搞得我每天都把心思放在上面,包括思索團隊分工的問題,多少會有點成長吧,我想。

星期六必須回高雄投個票,沒辦法利用這次返鄉回家好好休息,頂多待個一天半吧,好想看看西子灣的海,畢竟在台北盆地裡我的眼光總是看的不夠遠,有時候就是需要逃離片刻,總是有機會的,不過不是這禮拜。

2008-03-12

2008奧運棒球資格賽 - 台澳戰之後。

這一場很關鍵,贏了就有99.9%的機率前進北京奧運,未來剩兩場,明日的南非因為實力的差距中華隊不管有沒有發揮理應拿下,而星期五的南韓整體戰力較台灣高出一點,即使贏不下來也無彷(雖然最不想輸的就是南韓),還是篤定晉級﹔今天的中華隊憑著全隊齊一心力的努力,以5:0的完美比分戰勝澳洲隊。

今天是在政大的男生宿舍餐廳看大螢幕,其實過去幾場也都在這看,人多氣氛好,情緒容易達到高點,這也就是為什麼非要騎個20分鐘的車並且辛苦的爬126階的登山樓梯,浸淫在團結民族意識的吶喊之中,足以讓我忘卻設計企劃書星期五即將截止收件的事實。九局上半的時候,每一顆好球的產生就伴隨著一陣的高分貝嘶吼,這種氛圍讓我體認到,倘若台灣民眾能維持如此團結的狀態為台灣打拼,相信台灣未來的路會走的很穩,從經濟起飛到現在,太多太多的企業家只顧著眼前的利益,而從未對培育自己的台灣土地有什麼認同感,台灣的經濟不是不好,而是掌握台灣經濟脈動的資本家不讓台灣錢在台灣滾動!

對台灣的認同感或許是個大問題,不仿,切割出幾塊值得關心的區塊,像是用國貨這議題,南韓人其愛國心強烈到讓人懷疑他們是受到什麼教育,舉凡手機、汽車、3C家電放眼望去都是 Made in Korea,另外就是關於台灣文化的民眾認知程度,很多人有個老毛病,就是不分好壞都把國外那套搬過來用(當然要學習好的,看看台灣的建築環境目前有什麼可看性?),也有許多外國人士喜歡將自己國家的某些文化拿過來批評台灣的不是,無奈!

台灣的棒球環境裡,啦啦隊用大聲公配合球迷的加油棒敲敲打打,這就是台灣文化,整場嘶吼也是台灣球迷的特色,而中華職棒也是台灣棒球的聖地,看到陽建福賽後除了感謝進場球迷這麼奮力的為中華隊加油,還在末句不忘幫中華職棒打廣告…國際賽後,還能在多少人心裡看到對台灣棒球員的那一份認同?